防疫进行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防疫进行时 >> 正文

逆境唤担当,做守护生命的点灯人——记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2018级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杨康

来源:宣传部 王卫平      发布日期:2020-03-04    

新闻网讯 这个寒假,注定是不平静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带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乱了我们所有的生活。逆境唤担当,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关键时期,中央民族大学的青年学子弘扬奉献精神,投入到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他们选择离开家人逆流而行,选择挺身而出迎难而上,选择做守护生命的点灯人。

主动请缨,不做“旁观者”

杨康就是其中之一。杨康,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2018级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一位土生土长的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人。

“本次疫情形势严峻,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役,也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役……本人自愿与基层工作同志共同坚守一线,参与家乡各项疫情防治工作,不计报酬,不论生死。”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发生后,看到基层工作人员战斗在疫情一线,深受感动的杨康想到党与国家培育之恩和肩负的医学使命,毅然于2月7日写了一封“请战书”。生逢其时,身肩重任,国家有难,舍我其谁。从杨康的请战书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青年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更看到了中国青年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使命担当。

采访中杨康说:“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役,没有人是旁观者。”他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帮助家乡人民一起打赢这场全民抗疫的“战争”。

2月8日元宵佳节,怀揣“请战书”,杨康主动到杨店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报道,请缨参“战”。

杨康参加志愿工作的第一天,也是杨店镇第一个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设立的时间。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杨店镇决定,征用孝南区杨店镇东方酒家和桃花源酒店,希望基于现有条件,改造成集中隔离点,将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集中进行隔离观察。

命令紧,任务重,在1天之内,要完成两个民用酒店的改造、消毒,当天晚上便要开始接收隔离人员。考虑到杨康的专业背景,镇领导让他参与到隔离点筹备建设中。为了更快地开展工作,杨康放弃了和家人共度元宵节,奔走于两个隔离点,用自己擅长的环境和消毒灭菌操作的知识和经验,从专业角度为两个酒店隔离点提出建议:首先是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洁净区、工作人员更衣间,将除客房以外的房间全部封闭防止污染区扩大;其次,严格要求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不得在酒店随意走动,出污染区必须严格消毒;再次,建议隔离群众自带床上用品以缓解其紧张心情。

杨康的建议得到采纳,隔离点也在预定时间内布置好,并开始接收隔离人员。

让学有所用,“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忙活了一整天,清理酒店、布置房间、分配用房、整体消毒……到了晚上,陆续有人住进来,‘小插曲’也不断:先是一个年轻人不愿意留观,工作人员整整劝了他几个小时,才让他打开心结。紧接着,又出现了2名体温异常的病例,必须当即送到孝感市区……”杨康在日记中写道。杨康的志愿者工作主要是负责为被隔离者测量体温、发放三餐、汇总数据、清理酒店、布置房间、分配用房、消毒清洁等,这些看似简单细小的工作却几乎都要与被隔离者零距离接触。当问及是否会有恐惧、又是什么动力支持他参与到此次抗疫工作中时,杨康这样回答:“那些没有医学知识的公务员都上了,我们这些有医学知识的博士还有什么理由袖手旁观。”“就是觉得自己应该去做点什么,发挥自己的优势,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在工作过程中,细心的杨康发现,基层工作人员缺乏医学防护知识,在结束完当天工作后,他就编写了《杨店镇抗击疫情工作人员防护必读》,并录制相关小视频,递交抗疫指挥部审核后,通过微信群通知每一位基层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学习。在这份防护必读中,他提醒大家口罩及防护服的正确使用方法;在工作期间,如果没有防护服,可用雨衣、罩衣等应急使用;避免穿戴毛面的鞋帽衣物,每天工作回家或回办公室,将雨衣、鞋子消毒后折叠好放在塑料袋中,放在门口,避免将病毒带入室内。

有一天,刚吃完午饭,六楼一个小伙子打电话说自己好像发烧了。这让杨康的心里“咯噔”一下,穿着防护服赶紧跑上去给小伙子测量体温,还好体温正常。但小伙子怎么都不相信,杨康便细心跟他解释。还有一位年轻的妈妈,跟丈夫一起被作为密切接触者集中到隔离点,下午三点多测完体温不久,她突然打电话说感觉呼吸不畅,浑身无力,睡不着。杨康赶紧跑上去又给她测了一次体温,显示正常。但是也不敢大意,还是送她去镇卫生院检查,幸好没事。经过询问她的丈夫得知,自从知道自己是密切接触者后,她就一直很害怕,天天睡不好觉。

被隔离者的这些问题让敏感的杨康意识到,他们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身体上,更会出现于心理上。考虑到自己力量的渺小,杨康组织他的5名博士生同学建立了“中央民大药学院博士志愿团”微信群,让被隔离者扫码入群,向他们普及医学知识、中医养生操等,并进行一对一辅导被隔离者孩子的作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专业角度为被隔离者消除心理压力。

随着志愿活动的开展,也有普通群众加入到志愿团微信群中,让杨康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叫“柠檬”的网友,刚吃完饭后测量体温37.1℃,担心自己可能是病毒感染者传染给孩子,心里特别紧张。在细心询问确认这位年轻的妈妈没有接触史后,杨康耐心地讲解了体温测量的方法和人体体温变化规律。在听取了杨康的讲解和开导后,这位年轻妈妈重新测量了体温,确认自己正常后,打消了顾虑。

工作细节“做到完美”,把感染概率降到最低

面对集中被隔离者,每日两次的体温测量和健康状况监测非常重要,不仅要对他们进行每日两次的体温测量,还要细心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杨康说:“这场战‘疫’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工作任务不仅艰巨,工作细节还必须全力做到完美。”

在东方酒家隔离点的体温测量过程中,杨康会仔细询问每一个隔离人员,有无身体不适等症状,并结合其体温数据,对其身体状况进行判断。在一次体温测量过程中,面对一位中年男性,杨康细心地询问其身体状况,当他说到“没有乏力、发热这些情况,但稍微有点咳嗽,晚上还出冷汗”时,立刻引起了杨康的警觉。翻看了他的体温记录,虽然连续几天数据都正常,但专业知识提醒杨康:咳嗽和出冷汗可能是发热的前兆。容不得犹豫,杨康第一时间上报情况,联系医院安排中年男性体检。虽然对此稍有抗拒,担心去医院会传染,但是在杨康和工作人员的劝说和一再坚持下,他最终同意体检。在进行初步体检后,当天上午便转送至上级医院进行CT检查。在下午的体温测量时,杨康又特别对其家人进行了细致询问,他的家人中有一个21岁的儿子,也反应晚上稍微有些出冷汗,但其他一切正常。有了之前的经验,杨康更加果断了,他又提出送至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结果,父子二人均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感染患者。虽然这是不希望见到的结果,但能提前发现,让患者得到提前治疗,心里也感到稍微放松一点。

这两例患者为杨店镇隔离点首次发现的两名无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确诊患者,为后续全镇抗疫工作提供了工作案例,也引起了进一步重视,抗疫指挥部要求全镇隔离点工作进一步细化,对被隔离者身体状况密切观察,若有不适,立即送检,防止患者漏诊或确诊病情拖延造成更大影响。

斗志不减,继续投入到打赢“这场硬仗”中

“抗击新冠疫情这场硬战,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疫情防控工作,更是一场为民服务的民生工作。”杨康说。

两个隔离点被隔离者的身体状况基本稳定后,杨康主动请缨到新设立的隔离点帮助工作。新设立的隔离点入住的人数多达85人,是之前人数的2倍左右。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全新的环境,杨康却是有了更高昂的斗志和更严格的工作标准。

被隔离者中有7名从雷神山回来的建设者,在登记入住和第一次体温测量时,我向他们每个人鞠躬,并感谢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他们回应:你们和医务工作者才是最辛苦的!瞬间感觉热泪盈眶,但是杨康告诉自己:不能哭,护目镜会看不见的。

在新隔离点有一对85岁的老人,年纪大,活动不便,杨康每天都主动到其床前进行体温测量,嘱咐老人注意身体,不要有思想包袱。在了解到其消化功能差、统一配发的早饭吃不习惯后,主动去超市购买小米电饭煲,每天早上单独给两位老人煮小米粥。

21日,因隔离人群范围进一步扩大,政府决定将孝感市锦怡酒店设立一个150人的隔离点。当天晚上便接收隔离人员47名,深夜12:30,完成最后3名被隔离者入住,整理完入住记录、隔离告知书等,杨康回到自己休息的房间,已是深夜一点。

仅一天时间,锦怡酒店隔离点的被隔离者已经达到105人,分别住在酒店的2-6楼,每天上午8:30和下午1:30开始为他们测量体温,询问健康状况、是否按时吃药等,整个工作完成需要2个小时左右。每天脱下隔离服,浑身是汗,连隔离服里面的羽绒服都湿透。

结束常规工作后,顾不得休息,杨康还要将统计到的被隔离者所需的常用药整理成清单,马不停蹄地去帮助药店购买,由于隔离人数多,所需的药品复杂多样,有时候需要跑好几家药店才能买得到所需药品。在购买药品的同时,杨康也会细心提醒被隔离者,常用的高血压等药物可以适当多买一些,因为接触隔离以后,回到乡镇,买药非常困难,这样一方面是给被隔离者自己一个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给社区工作人员缓解一些压力。

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杨康也积累了不少经验,面对发烧者他会去认真判断发热原因,而不是盲目地恐慌。2月13日晚,在杨康结束一天工作准备离开时,他又习惯性地询问被隔离者有无身体不适情况,一名80多岁的老爷爷说痛风发作,稍感发热,但因痛风导致其四肢肿大,行动不便。杨康便主动换上隔离服,搀扶老人下楼,送至医院全程陪同检查后,确诊该发热为痛风引起,进行简单治疗后,发热症状消退。在整个过程中,虽然身穿隔离服戴着护目镜,但还是耐心地向老爷爷解释政府政策,解释发热的情况,缓解他内心的紧张情绪。老人看到没有嫌弃他因年纪大而行动缓慢,也没用因害怕传染远离他,心里轻松了很多,也十分感动,连连对杨康和政府表示感谢。

如今,杨康已在隔离点连续奋战20余天,辗转5个隔离点,并且还将继续。他说,回顾这些天的工作,有辛劳,有心酸,有感动,有收获,但面对解除隔离时被隔离者的一张张笑脸,微信群里的一句句感谢,所有的付出和汗水,都化作了欣慰和鼓励,都成为他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疫情面前,杨康义无反顾,为抗“疫”助力、为生命逆行,用自己的方式为被隔离者点燃一盏灯,彰显青年学子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青春本色和学有所用、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

Copyright © 新冠肺炎防控专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