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共克时艰 >> 正文

毕业“寄”和我的志愿者故事

来源: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张艳林      发布日期:2020-10-05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常规的高校毕业季变成了特殊的毕业“寄”。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寄”中,留校学生因为与“志愿者”三个字紧密相连,原本平凡的留校生活也变得有些不平凡。

  毕业“寄”是一项非常繁杂、艰巨、辛苦的工作任务。根据学校的部署和要求,各学院以教师为主体,号召留校学生组成毕业“寄”志愿者小组配合院系老师来完成这项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工程”。作为200余名留校学生中的一员,我第一时间报名加入了这支志愿者队伍。

  毕业“寄”第一天下来,工作的繁杂性和辛苦程度就大大超出我的预想,晚上回到宿舍,我没有洗漱就直接躺床上,分分钟就进入梦乡……视频连线毕业生详细询问物品的归属去留、分类整理、装箱打包、张贴信息、集中邮寄,这些反反复复的工作程序像幻灯片一样在我梦中一幅一幅闪现,我甚至还呀呀梦语:“美女,这是你的物品吗?帅哥,这些草稿纸还有留存装箱吗?你还有什么贵重物品要特别提示?还有还有……”

  第二天,正当我有些犯懒,磨磨蹭蹭之时,有更多的留校同学加入到毕业“寄”志愿者大军中来,我作为“先遣队员”的自豪感瞬间“爆棚”,于是又精神抖擞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同时我“以老带新”,认认真真给新加入的志愿者同学讲解和示范整个工作流程,发挥着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有的作用。

  参与毕业“寄”的留校学生志愿者队伍中,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为主力军。在炎炎夏日的校园、宿舍、邮寄点,到处都是他们汗流浃背的忙碌身影;他们每天要做无数次的蹲、起、上、下的动作;一个毕业生同学的物品少则装满10个大纸箱,多则装满20个大纸箱,这都是由他们的双手完成的;他们分工细致、团结协作,用耐心、细心、热心、真心,换来了毕业生的安心、放心、舒心和开心;他们身上的红背心,鲜红耀眼,那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身上应有的颜色。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最好地践行和诠释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他们的带动下,留校同学纷纷加入到志愿者大军中来,为毕业“寄”挥洒汗水,贡献力量。

志愿者为毕业生物品装箱打包

志愿者为毕业生粘贴物品信息

  经过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各学院老师和留校学生志愿者的辛勤付出终于换来了毕业“寄”的圆满收官,全校4300多名毕业生的私人物品完整、安全送达他们的手中,我的志愿生活也告一段落。当我再次走进那一间间只有桌椅和床柜、略显空空荡荡的毕业生宿舍时,感悟油然而生。

  一次启蒙:通过这次志愿活动,我认识到我们每一个小我其实都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挖掘到自身的闪光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理应力所能及地从身边小事做起。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一段经历:在这段参与志愿活动的经历中,我更好地践行了“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高效完成任务的团结与协作,真正做到事半功倍,同时也为今后参加志愿活动积累了实践经验。

  一点反思:志愿者是高尚的身份符号,是爱心的代言,没有报酬,没有掌声,没有光环,有的只是默默奉献的担当。电影《志愿者》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一个人的一辈子有70年,如果把七十分之一的时间拿出来倣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人生将更加美好。”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目己也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种幸福。年轻志愿者的微笑,简简单单的嘴角上扬,就是最美的颜值,那是青春的符号。

  抗击疫情,大学生志愿者虽然不能像医务工作者那样冲锋陷阵在最前线,但我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当代中国青年是无愧于新时代的勇于担当和乐于奉献的后浪。我们大声高歌: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

唯有英雄,逆行向前,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一抹志愿红站了出来,

他们不畏病毒、不顾安危,

他们不惧风雨、不舍昼夜,

他们不较得失、不遗余力,

用坚守和行动,

书写着人间大爱与感动的故事。

这就是我的志愿者生活,累,并快乐着……(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张艳林)


Copyright © 新冠肺炎防控专题网站